足球竞彩软件哪个好

图片
崇川经济开发区:坚实步履,交出高质量奋进“答卷”

来源: 崇川在线

发布时间: 2025-11-16

浏览次数:

字体: [小] [中] [大]

8.png

从单一园区到“区街一体”融合发展,从不足10万常住人口到如今超15万规模,从产业结构单一到多产业齐头并进……作为南通主城崇川区的核心经济引擎,崇川经济开发区先后荣获“长三角最具活力投资区域”“省级开发区建设先进单位”“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”等多项含金量十足的荣誉,亮眼成绩的背后,是其依托区位、配套、产业基础等核心优势,精心构筑的活力迸发、竞争强劲的产业生态。


9.png

(赵振华摄)

“十四五”是崇川经济开发区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承压奋进、蓄力突破的关键五年。五年来,崇川经济开发区始终锚定“争先进位、勇争一流”的发展导向,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,以项目建设为引擎、产业升级为内核、民生服务为底色,攻坚克难、真抓实干,在区域发展版图上刻下了坚实步履,实现了经济实力、产业质效、民生福祉的全面跃升。

五年来,崇川经济开发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。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52.9亿元增长至2025年预计193亿元,年均增速约6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突破10.5亿元,是“十三五”末的1.4倍;工业经济提质发展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20亿元增至325亿元。产业格局优化升级。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三大主导产业为核心,数字软信、数智车联等新兴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。通富微电子建成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产品封测基地;南通信创产业园成功获批省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;车联网产业园建成全省首个开放道路车联网测试场景。创新生态日益优化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,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显著增长,通富微电荣获中国专利奖和首届江苏省专利奖;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,成功创建省级绿色园区。

崇川区委常委、崇川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闫静翔表示,站在“十四五”收官的关键节点,崇川经济开发区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、更加务实的举措,持续激活项目引擎、强化产业内核、厚植民生底色,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继续奋勇争先,为崇川乃至南通的发展续写更加精彩的篇章。

项目建设“进度条”拉满 营商环境更有温度

初冬时节,铂特汽车天窗及汽车轴承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现场,一派火热景象,4栋主体建筑已经封顶,工人们正在进行室外配套施工。“建设进度超90%,预计12月底竣工验收,明年5月投产试运行。”该项目总经理赵艳军不由得为园区贴心服务竖起大拇指,从去年10月打下第一根桩基,到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,仅用了一年多时间。


10.png


更令他感动的是,在项目筹备过程中,园区与市区各部门联动,全程提供“保姆式”服务,全力配合铂特汽车项目推进各项前期工作。一周内实现土地不动产权证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、施工图审查合格证等“五证同发”,确保了项目“拿地即开工”。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,项目达产后,预计年产8万套汽车天窗及汽车轴承零部件产品。赵艳军透露,依托深厚的整车企业客户资源,项目建成后,上下游企业入驻,将进一步丰富和壮大区域数智车联新兴产业集群。

11.png


项目是区域发展的“压舱石”。五年来,崇川经济开发区一手抓精准招商,聚焦“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智能装备、新材料”三大主导产业和“数字软信、数智车联、医药商圈”三大新兴产业,招商团队频频赴上海、苏南、珠三角及海外对接;一手抓项目落地,实现签约、开工、竣工、投产的良性循环,跑出项目“加速度”。华润医药如期投产,九州通大健康项目加速建设,拓展生命健康版图;泰科电子、大地电气等项目投产发力,驱动百亿级汽车电子产业集群;易实精密二期竣工并成功登陆北交所,成为企业培育标杆。

此外,崇川经济开发区持续优化服务机制,4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挂钩96家企业,落实“首席服务员”制度,承诺“有求必应、无事不扰”,“政企零距离”座谈会常态化收集企业诉求,项目落户全流程“代帮办”大幅提升效率,不断提高重大项目推进速度、保障力度、服务温度。

产业协同齐头并进 “工业上楼”质效提升

“十四五”期间,崇川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步履不停,集群效应日益凸显,紧跟崇川区“2345”产业体系,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智能装备、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,形成了各具特色、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,成为区域经济的“顶梁柱”。

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,发展以集成电路设计、封装测试、终端应用等为主的上下游产业链,聚集了以通富微电、国芯科技等为代表的产业龙头,产值规模达200亿;以万达锅炉、龙源振华为龙头的智能装备产业,以南亚塑胶、烟滤嘴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,均已形成50亿以上产值规模。“十四五”末,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0%以上。

现代化的厂房整齐矗立,厂房间的道路平坦整洁,综合配套设施一应俱全……走进中国电子东部智谷产业园,一股现代化、工业化气息扑面而来。前不久,中国电子东部智谷产业园三期项目竣工,该项目聚焦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,突出厂房“个性化定制”特色,并采取“边建设、边招商”的灵活运营模式。“我们为客户量身打造厂房。”东部智谷副总经理唐胜军说,三期项目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了生产+研发的多种用房,以适应不同企业的需求。


12.png


崇川经济开发区算好“空间账”,引导工业企业“上楼”发展,一批占地少、能耗低、无污染、产出高的“新”“轻”型企业纷纷“拔节生长”。南通祥祯低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双碳领域的科创企业,主要从事农作物的土壤改良和生物肽培养。落户东部智谷不到3个月,企业负责人吉基祥就感受到都市工业综合体的优势,“这里不仅为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实验室提供全流程服务与资源支撑,也能凭借区位优势,把批量化的产品送抵田间地头。”

“十四五”期间,崇川经济开发区“一村两园三谷”产业载体群全面成型。一村即南通中关村信息谷,两园即数字交通产业园、迈普科技园,三谷即华汇智谷、睿谷生态科技园、东部智谷都市工业综合体,以企业上楼,提高亩均效益的同时,更好地促进产业发展的集群、集聚。目前,南通数字交通产业园获省级认定,华汇智谷、睿谷生态科技园和东部智谷深耕运营,已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,中关村信息谷累计落户企业超700家,整体营收突破70亿元。今年6月,南通市数字文化产业园(崇开园)盛大开园,将为南通数字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注入全新活力。

13.png


此外,崇川经济开发区紧扣合作园区建设,聚焦“强链补链延链”目标,以省生产力促进中心、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创新发展合作项目为基础,以“长三角一体化”为战略支点,深化与上海、苏南等地产业协同,加强武汉、深圳“科创飞地”运营,精准导入优质项目与高端人才资源,构建“异地研发、本地转化”的协同创新模式。

五年来,崇川经济开发区坚持把产业升级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任务,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以“智改数转网联”为抓手,推动产业结构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效提升”转变,从“物理集聚”向“生态融合”升级,构建起主导产业引领、新兴产业崛起、未来产业布局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民生服务精准发力 幸福底色愈发鲜明

“在家门口就能测血压、问病情,还有助餐、日间照料服务,真是太方便了!”8月初,盘香沟社区“银发无忧”日间照料站内人头攒动,居民们对这场义诊活动赞不绝口。作为崇川经济开发区首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,这里利用退租商户空间改造升级,涵盖医疗、日间照料、助餐等七大服务项目,惠及社区超30%的老年人口,让老年人“养老不离家”的愿景变为现实。

“要让园区发展与百姓福祉相得益彰。”闫静翔表示,崇川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居民区建设与商业、学校、医院、路网等基础配套“齐头并进”,要把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、百姓民生福祉的提升结合起来,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。

14.png


就业是最大的民生。崇川经济开发区创新打造“家门口”就业服务站,整合泰科电子、富金森科技等重点企业资源,设置“鲜邻职达”“就业职达”等实景服务点,累计链接岗位1.95万个,带动当地居民创业、帮助1800余人实现就业,用“小站点”撬动了“大幸福”。

城市功能品质持续升级,人居环境愈发优美。知名商业综合体、首店相继落地,满足居民多元消费需求;多条主干道升级改造,地铁2号线穿境而过,交通出行更加便捷;明星社区共享菜园、观畅社区足球场建成投用,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新空间;铺港河河道公园、观音山绿廊、裕景苑小游园等生态休闲空间星罗棋布,让居民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,尽情享受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。


15.png


五年来,崇川经济开发区始终把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聚焦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扎实推进惠民工程,完善公共服务体系,在扛起园区发展担当的同时,不断擦亮民生底色,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居民。

立足新发展阶段,崇川经济开发区将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核心要义,以更高站位、更实举措,统筹推进产业升级、创新赋能、城市焕新、民生优享、治理增效,全力构建“强产业、高品质、善治理”现代化园区新格局。